陈佳洱:有感“十年磨一剑”

发布时间:2021-11-16浏览次数:10

“温家宝总理为科协七大代表做形势报告时提到:十年磨一剑,不敢试锋芒;再磨十年剑,泰山不可挡。这让我们想到,当年,丁肇中教授为验证一位物理学家的断言:电子的直径为10ˉ15CM(厘米),执著地研究了20年,最后证实电子直径小于10ˉ17CM(厘米);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,思考了16年;怀尔斯教授最终证出费马大定理,花费了9年时间,这说明基础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宽松环境,还应宽容失败。”中科院院士、北京市科协主席陈佳洱,5月23日在中国科协七大开幕当晚,欣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。

陈佳洱强调,科学是求真,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;技术是致用,这种致用建立在对真理的认识基础之上。科研特别是一些科学实验,若无技术保障寸步难行;而技术没有基础科研做后盾,没有新的原理突破,则无创新可言亦跨越不出去,只能“跟风”。他说,从历史上看,有了牛顿力学才有蒸汽机,有了电磁学才有电气化,有了核科学才有核能源……然而,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每年搞排行榜、末位淘汰,只注重短期产出而不重视积累,这于科学研究、于技术研发均无益。

陈佳洱说,我国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时候,他曾想听取美国专家的意见,然而这位美国朋友这样说,坦白地讲,基础科学研究,如果没有你们自己的努力,谁也帮不上忙。陈佳洱说,实际上,前沿技术、核心技术更无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,因而建设创新型国家,科技界责任重大。

  本报记者 朱广菁 实习记者 何 湜 戴 媞